• 稳中求胜的“驭兽人”

    稳中求胜的“驭兽人”———记我校世界机器人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王琪、袁馨 一方擂台,四面观众;两头铁兽,蠢蠢欲动。这双斗兽,一个长臂利爪、青面獠牙,四轮飞转气如煞;一个铁甲披身、四足坚稳,势若高山口欲吞。电光火石间,只见前者横撞直冲、频频进攻,而后者见招拆招、稳如铜钟。经过了数次冲锋,前者已筋疲力竭、毫无作用;反观后者虽稍许后退,但仍不放松。突然,后者一个右撤让对方扑了个空,随后找准机会,驱动马达直取对方腰腹正中……终于,前者被打下了擂台,观众当中有两位同学露出了胜利的笑容———他们是我校物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王琪和袁馨,“胜利者”便是他们精心制作的参赛机器人。在2018年8月中旬于北京亦庄举行的“世界机器人大赛”无差别轮式机器人1v1格斗项目中,王琪和袁馨组成的“复仇者联盟队”战遍群雄,代表我校获得了一等奖的殊荣;而在之前的“吉林省高等院校机器人竞赛”中,他们也获得了一等奖。那么,在胜者的光环背后,这两位“驭兽者”的真容又是怎样的呢?“梳着西瓜头,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缝的大男孩。他外在的乐观和内在的善良令我印象深刻。 ”这是电气6班辅导员于鑫老师对王琪的印象。“有灵性而不张扬,沉稳而又可爱,踏实且勤恳,一直默默努力着的川妹子。 ”这是于老师对袁馨的评价。问起二人与机器人的缘分,他们都表示在中学时并未接触这一听起来充满科技感的技术,只是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憧憬着自己的大学生活。在走入东师校园后,他们不仅学到了更多知识,开阔了眼界,更是借助学校的平台得到了更多机会。当他们了解到了“机器人竞赛”的相关信息后,便对其产生了兴趣。“平常我们关系还不错,而且都有相同的兴趣。所以在2017年11月份当老师通知了省赛的消息时,我们便一起组建了队伍。参加这类比赛我们都是第一次。 ”王琪这样谈起二人组合的开始。他们虽然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但是在这个相对陌生的领域,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与实践。得知省赛将于第二年5月初开始后,他们立即开始了马不停蹄的学习,包括机器人控制芯片的编程、机器人内部电路分析,以及一些与搭建机器人的结构相关软件的操作知识,甚至连整个寒假都在进行研究。到了2018年的3月份,二人便天天“泡”在了实验室里,选择器材、组装机器人、编程、调试设备,以及用特制纸铺在地板上模拟比赛时的“擂台”……除去到食堂吃饭的时间,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王琪和袁馨都在实验室里忙碌。当然,他们也并非孤军奋战。当产生疑问或者在调试机器人的过程中遇到故障时,他们会向王连明与夏彬老师请教;同时,负责管理实验室的张文娟老师为他们提供并指导使用调试器,并帮助他们报销购买器材所用的花费。为了增加“作战经验” ,他们还与同校的参赛队伍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就这样,一堆零件在他们手中变成了一头“幼兽” ,这头“幼兽”又在无数次演练与改装中成长,变得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强壮,最终成为了一头“猛兽” 。“我们的机器人可能动力没有其他队伍的那么强劲,但是它很稳,无论是它的自控程序还是它的物理结构都很稳。 ”袁馨这样描述他们制作的机器人的优点,而这正成为了他们的“致胜法宝” 。终于,令两位“新手”忐忑的省赛到来了。回忆起这段赛程,可谓是险象环生。他们的机器人遇到的很多对手都配备有更好的电机与驱动,动力强劲,足以造成很大威胁。比如在八强赛中,他们的机器人多次被对方撞击得快要翻倒,而结构上的稳定性使得它总是能在快要侧翻时撑起自己,如一个不倒翁般继续坚持;程序上的稳定又使得它不会自己走出擂台,就算被撞出擂台区域也能很快自己回来。终于,对方最后自乱阵脚,运动路线变得混乱,而他们的机器人则抓住机会、果断进攻,将对方撞出了擂台。出了擂台后,对方仿佛彻底失去理智般乱动起来,却无论如何也回不到擂台上。终于,王琪和袁馨的机器人赢得了比赛。可见,一个“稳”字让他们从小组赛中脱颖而出,又在淘汰赛中勇往直前,夺取了省赛一等奖。取得了省赛的佳绩后,他们被学院推荐参加2018年8月在北京亦庄举行的“世界机器人大赛”无差别轮式机器人1v1格斗项目。面对即将到来的更大挑战,他们总结了省赛的经验教训,对机器人做了一些改良,还为它更换上了符合世界赛标准的电机和驱动,并像之前一样与同校队伍切磋交流和寻找不足。在经历过省赛的历练后,他们拥有了更多实战经验,面对比赛也变得胸有成竹,一切都看起来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然而,就在比赛前夕,他们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差点让他们失去了比赛资格。“我们更换的电机和驱动在比赛的前半个月坏了,而厂家跟我们说更换新的至少要七八天,这一来就要耽误很久。而且如果厂家邮递新配件时出了意外的话,可能我们就得错过这次比赛。所以我当时十分心慌,害怕失去比赛机会。 ”袁馨回忆道。“幸好,王琪是一个很乐观也很稳重的人。他安慰我说:‘如果我们现在就在心态上放弃,那么我们就等于自己过早地抛弃了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先不着急,会没事的。 ’他的乐观感染了我,让我不再慌了。最后我们及时拿到了新的配件。 ”袁馨说完,王琪腼腆地笑了笑。如果说机器人的“程序稳”和“结构稳”让他们拿到了省赛一等奖,那么他们自身的“心态稳”便让他们得以顺利进入世界赛,并在赛场上披荆斩棘、勇敢前行。在世界赛上,他们面对一次次比赛时的心态已经更加沉稳,遇到问题时沉着应对,陷入劣势时不急不躁。小组赛中,他们力压组内各队,顺利晋级到淘汰赛,并在淘汰赛中继续前进,在总共71支队伍中取得了第11名的好名次,获得了世界赛无差别轮式机器人1v1格斗项目的一等奖。“经过这些比赛,我们体会到在碰见困难时,最重要的是如何化阻力为动力,去解决困难。并且,我们学会了如何去与队友配合,明白了一个团队中合作才能共赢。 ”王琪说。问到未来的打算,二人都表示会用自己的机器人项目经验辅导未来想要参加比赛的学弟学妹,并且努力学习,争取考上研究生。

  • 数无形,学无尽

    数无形,学无尽———记我校第十九届“理想与成才”报告团年度人物王长虎 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综合成绩排名年级第一,参加30余场学科竞赛并屡获佳绩,大三就获得北京大学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资格。这个被称为“金奖杀手”“数学天才”的传奇,就是来自数学与统计学院的王长虎。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他常常说是数字点亮了他的梦, 他愿为统计奋斗终生。 原是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年级第一的他,因为放不下对数学的喜爱, 在大二期间坚定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选择转专业到数学与统计学院, 并用一年时间学完了数学与统计学院两年的课程。 专业课平均分97. 5, 4门专业课99分, 6门专业课100分, 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 作为全校唯一的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候选人参与国家评选的成绩是他执着与热爱的完美体现。但他从未因成绩的取得而放松过学习和努力,他一直坚 信“数” 虽无 形,“学”则无尽。他主动申请去研究生讨论班旁听,自学高等概率论与高等统计学等多数研究生课程,并随着专业能力的不断积累,他从听不太懂, 到现已经可以参与研究生课堂的问题讨论,与博士学长学姐共同研讨,在课堂上做讨论报告……在老师的指导与团队的合作下, 他用3个月时间解决了困扰统计学界30年的难题,被评价是可以写进教科书级别的成果,现已撰写成论文, 准备投稿统计学的顶级期刊。身材小小的他执着于自己的理想,释放着巨大的能量, 不断向专业更高的领域奋力前行。以赛为生,筑梦北大学科竞赛,是贯穿他大学三年的关键词,“不是在参加竞赛,就是在去竞赛的路上” ,这句话是他大学生活的真实写照。从大一到大三,他相继参加了30余次竞赛。数学学科类竞赛中他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等多个奖项;计算机ACM 类竞赛中,他六次斩获国家级铜牌、五次获国家级银牌、一次获得亚洲赛金牌……正是这些比赛的佳绩,为还在读大三的他拿到了北京大学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的offer 。他各项成绩取得的背后并非因为他是“天才” ,也绝不是命运偶然。在他对数学的热爱中,藏着他心甘情愿的自律。因为喜欢,就会沉迷;因为沉迷,就忽视了各种过程的艰辛。沉浸其中,把辛苦当成了享受,持续专注打磨自己,在努力的枯燥与隐忍中,仍然坚定地展望心中构想的未来。三年里,他几乎每个周末都会与队友们做连续5小时的高强度训练,2小时总结讲解、团队磨合;准备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期间,他常常做数学竞赛题做到深夜,晚上睡觉闭上眼睛时,脑海中仍是没有解决的问题,有时突然有了想法,便马上打开台灯继续演算。他分秒必争,层层破解,因为他明白想要获得百分之百的成功,比百分之一的天才更重要的是付出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所谓“天才” ,不过是天天坚持才能不负热爱不负才。笃志敏行,止于至善尽管课业繁重,时间紧张,但他仍然在有限的时间里挤出空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他参与一对一帮扶学习困难学生行动;他多次为低年级新生作报告,分享关于学习数学的方法经验、 心得体会; 多次无偿为ACM 集训队讲课, 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20 小时。 因为他坚信“笃志敏行, 止于至善” 的座右铭, 因为他坚守 “勤奋创新、 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因为他坚持把青春梦融入中国梦,以青春梦助力中国梦。回首大学三年,他总结为“成功就是锲而不舍的积分! ”未来他仍会执着在数学的奇妙世界里探索理想,即使前方未知的路还有很长,但他相信,就像数学家希尔伯特说过的那样“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 。(文字由学生处提供)

  • 接地气的梦想,何尝不可?

    接地气的梦想,何尝不可? 近日,一则内容为“博士生谭超送快递”的新闻引起网友们的热议。据悉,谭超是延边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生,8年前,为了负担自己的考研费用,他当起了快递小哥。相比于其他工作而言,送快递时间自由度较高且收入可观,所以直到读博,谭超也一直坚持着这份能让他的梦想和现实衔接的工作。对此,部分网友认为这是大材小用、浪费人才,没有“学以致用” 。8年间,周围很多人质疑谭超:“这么一个高学历的人抢低学历的活,真是不可理解! ”当然,也有部分网友持认可态度,他们认为,“自食其力,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就是精英! ”“读博是梦想,送快递是现实。没有现实的事业,如何支撑梦想? ”等等。其实,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我们不能带着“职业歧视”去驳斥别人的选择和否定别人的人生。谭超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一个博士不管是做学术也好,送快递也好,说相声也好,只要他能推动生产力发展,就是一个好博士。 ”在8年的送快递过程中,谭超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自创了方便收件人取件的“快递编号法” ,并凭借这一方法共送出80万件快递。如果将这个数量按照年工作11个月算,那么平均一天就是300件的送货量,效率远远高于一般快递员。可见,假如每个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都怀着这样的态度真诚地对待工作,平凡的工作也可以做得不平凡;如果还能够运用自己的所学不断地创新工作方法,人人都可以创造出骄人的成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有一句名言:“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起舞” ,用这句话来形容谭超博士的选择是非常贴切的。身而为人,无论处于何种境况,我们都应该像谭超一样脚踏实地、实打实干。相比于部分毕业生的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或碌碌无为乃至“啃老”行为相比,谭超是在通过脚踏实地地工作来供养自己、满足考研花销,是对自我梦想的不懈坚持与追求,这无疑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对于“学以致用” ,我这样认为,以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创造出高效率的技术和一定的社会财富,岂非“社会之大用” ?像谭超自创的快递编号法,在提高配送效率的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了社会资源浪费;像北大“猪肉才子”陈生,真正将猪肉卖出了水平,分店遍布全中国各地,并创办了全国首家屠夫学校,在增加了就业岗位的同时为社会创造了财富……这些何尝不是“学以致用”的典型表现?我们应该学会以独立的思考来看待生活中的选择,切莫人云亦云。再者,选择职业最重要的是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应使所选职业契合自身的能力和兴趣。本硕连读已七年半的浙江大学医学研究生黄晓斌,在他着手准备出国读博事宜、为托福考试备考的过程中,一则BBC记录片 《保罗教你做面包 》 激发了他的烘焙兴趣,于是他毅然决定转行去做面包。黄晓斌说,读研我没有后悔,做面包我也没有后悔,但如果重新来过,我还是会选择读研然后做面包。每个人选择的道路上都有别人看不到的风景,作为旁观者,我们又岂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别人呢?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观,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把实实在在干事的行为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理想结合起来,靠自己的实干和智慧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

  • 校妇委会、 工会举办庆祝 “三八” 国际劳动妇女节109周年活动

    校妇委会、 工会举办庆祝 “三八” 国际劳动妇女节109周年活动 会议对 2017至 2018年度“优秀女教职工”“妇女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 教职工文体协会合唱团、舞蹈团、太极拳俱乐部、净月校区健身舞团奉献了精彩的节目。 来自全校 98支代表队的 700 余名女教职工参加了趣味体育比赛。 3月6日,为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9周年,校妇委会、工会举办了“巾帼建新功,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活动由表彰会、文体表演和群众趣味体育比赛三个环节组成。学校党委副书记王延出席了活动并讲话。部分单位党政负责人,各基层单位工会委员以及1000余名教职工参加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