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强:做个好青年,成为好老师

    刘强,男,汉族,中共党员,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5级公费师范生。现任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思政课教师。从学好思政到讲好思政,从讲好思政到用好思政,四年来,...

  • 学校启动“让墙壁说话”教师文化建设工作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和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发挥教室作为学习场所的环境育人功能,近日,学校启动了“让墙壁说话”教室文化建设工作,在全校公共教学楼和教师答...

  • 从平凡到不平凡的蜕变

    连续三年专业与综合成绩均为第一,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绿苗计划"奖1次,宝钢优秀学生奖1次、国家奖学金2次。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国创项目等3项,作为学生代表参加...

  • 《祝福》一课教学设计浅见

    《祝福》一课教学设计浅见 《祝福》 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一篇课文,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小说的鉴赏。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也是力图让学生掌握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说 《祝福》 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以及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文章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在以白描为主的手法的传统上有所创新,肖像描写更加细致入微、浓墨重彩,是对中国文学表现手法的丰富与发展。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学习鉴赏人物形象,品味人物语言。 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学情,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分析主要人物祥林嫂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评价能力,探究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原因。 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的问题: 第一, 《祝福 》 一文相对较长,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学生很难沉下心来阅读这篇相对较长的课文,且学生理科学习压力较大,在家可能并不会把更多的时间分给语文学科,更不要说预习课文。 第二,鲁迅生活的年代距“00后”们生活的时代较远,小说是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时代的差异会造成学生理解主题的困难。 第三,鲁迅作品思想深邃、含义颇丰。就 《祝福》 一课来看,思想上涉及到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控诉、国民劣根性的反思、人性黑暗面的展现,形式上涉及叙述视 角、环境描写等多重元素,学生把握起来比较困难。 参考一些教师执教的课例,再结合我自己的思考以及班级学生的学情,我对这一课的教学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设计一堂导读课。在正式讲课文之前,我利用一堂课梳理了一下学生初中学过的鲁迅小说,并给学生看了 《呐喊 (序言) 》 节选,在ppt上展示《彷徨》 出版的封面并简要地介绍了 《彷徨》 的写作背景。此环节旨在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带着任务去阅读。任何课堂上的文本分析都是建立在学生对课文充分熟悉的基础上进行的。针对文章较长等问题,我利用一堂课让学生自读课文并让学生制作一份祥林嫂年谱,要求按时间顺序排列,越详细越好。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情节并认识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学生一开始接到这个任务时感觉无从下手,但是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没有经过特殊的指导,学生就能自主地开始梳理有关祥林嫂的情节以及人物形象。同时这个过程也让学生潜下心来细读文本,对课文有了许多自己的思考。我在课堂走动的过程中,不断有学生举手提问,其中也不乏一些有价值、令人惊喜的问题,诸如:在祥林嫂给别人不断讲阿毛被吃的故事时,我读到了鲁迅对国民“看客”心理的批判,可是在这个过程中,祥林嫂自己没有责任吗? 《彷徨》 反映了知识分子的反思,可是为什么我在这篇文章中并没有发现知识分子的反思等问题,为我接下来的授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比阅读契诃夫的《马夫》,学生明白了祥林嫂的讲述是人性黑暗面——把自己的痛苦加在别人身上的体现。在第二个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很容易带出对本文叙事视角的讲解。 设计核心探究问题。在正式讲授课文的过程中,我抛出了核心探究问题:是谁杀死了祥林嫂?由于学生充分的阅读,这个问题讨论得非常热烈,很多同学从文本出发,联系作者所学发言,赢得班级同学阵阵掌声。而小说的环境描写等问题,随着核心问题的探究也迎刃而解了。 由于初上讲台,经验较少,在教读这篇课文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来诸如“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过少”“一些地方节奏过快”“评价语不恰当” 等问题,这也是我日后教学所应该注意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年半的工作是我教师生涯的起点,感谢母校东北师大以她包容、朴实、大气的校风,“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的理念,一直激励着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行。 (作者为文学院2017 届毕业生,现为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语文教师)